五代十国时期,政权更迭频繁,君臣纲常观念淡薄,也由此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职场达人。皇帝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雇主,国家倒闭,自然另寻出路。陶谷就是这样一位职场老手,先后在后晋、后汉、后周、北宋担当不同职位,颇具职业素养,干一行爱一行。
 
陶谷本不姓陶,而姓唐。只是因为当时在后晋政府部门里上班,为了避讳后晋皇帝石敬瑭,才改姓陶。陶谷虽不算历史大腕儿,但如果了解一下他的家族,就会知道他也是名门之后。唐氏家族从北齐开始,历经隋、唐,都是当时的望族。家族里曾出过宰相,也出过驸马爷,社会关系很不一般。如果提起陶谷的爷爷,估计看官们就会有些耳熟了,他就是唐彦谦,唐末时期的著名诗人,当时也是省级干部。
 
陶谷与他的爷爷唐彦谦很相像,属于隔代遗传,文笔了得,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写出好文章。最早的时候,陶谷在后晋国家图书馆里从事校对工作,就是个办事员,顶多也就是副科级干部。后来还在地方人武部做过一段时间的政委,总之都是基层公务员。陶谷自感出头无望,就给当时的国务总理李崧写了一封自荐信。没想到还真有效果,被上调至国家出版社,此后便一直在中央工作,正式迈入仕途。
 
陶谷主要政治生涯是在后周时期,先后在中央办公厅、民政部、国防部、外交部、中央组织部担任主要领导。陶谷政治生涯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主持中央宣传部工作期间,为宋太祖赵匡胤撰写禅位诏书。
 
陶谷与蟹的渊源,似乎也是遗传他的爷爷唐彦谦。唐彦谦是个爱蟹之人,曾用诗句记录了一次购蟹消费体验,写的很出彩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湖田十月清霜堕,晚稻初香蟹如虎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扳罾拖网取赛多,篾篓挑将水边货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纵横连爪一尺长,秀凝铁色含湖光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蟛蜞石蟹已曾食,使我一见惊非常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买之最厌黄髯老,偿价十钱尚嫌少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漫夸丰味过蝤蛑,尖脐犹胜团脐好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充盘煮熟堆琳琅,橙膏酱渫调堪尝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斗擘开红玉满,双螯啰出琼酥香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岸头沽得泥封酒,细嚼频斟弗停手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西风张翰苦思鲈,如斯丰味能知否?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物之可爱尤可憎,尝闻取刺于青蝇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无肠公子固称美,弗使当道禁横行。

这是首诗有点长,看着费劲,翻译成白话文,理解起来就相对简单多了——农历十月,霜降时节,晚稻快成熟的时候大闸蟹最鲜活。湖里面各种方法抓上的蟹,就近摆摊出售。以前吃过蟛蜞石蟹之类的小蟹,看到这么大的湖蟹还真是吃了一惊。买蟹的时候最讨厌那些老商人,对于价格斤斤计较。不过尽管贵点,但湖蟹的味道的确是好,尤其是公蟹。买回家上锅煮熟,搭配一些佐料就可以开吃了。蟹盖揭开之后,满满的全是黄,蟹螯里肉也很多,感觉买值了,一定要给好评。吃蟹没酒怎么行,吃蟹配酒,越吃越有,根本停不下来。以前听说西晋有个吃货叫张翰,每到西风起就想念家乡的鲈鱼,真不知道这货有没有吃过大闸蟹的美味。光写吃是不是显得太肤浅?最后还是要感慨一下,希望社会上的青蝇小人不要像大闸蟹一样横行。
 
陶谷他爷爷吃蟹还算是有腔调的,毕竟是文化人。可惜陶谷没有继承这份吃蟹腔调,反而成了历史笑柄,事情是这样的——
 
北宋刚建立的时候,在现在的苏南、浙江地区还存着一个叫吴越国的地方政权。这个政权的外交原则基本可以概括为:不独不统,维持现状,绝对效忠中原政权,无论是后唐还是后周,以及北宋,统统称大哥,保护费加倍给。
 
北宋初年,陶谷主要分管外交、宣传工作,被派往吴越国进行工作访问。就在这次访问过程中,发生了一件事。
 
当时的吴越国向北宋称臣,所以陶谷这趟去表面是友好访问,实际上算是视察工作。作为官场老油条的陶谷自然知道自己身份,官架子分分钟的就摆起来了。
 
吴越王钱俶设宴款待,席上摆了各种各样的螃蟹,从大到小,一共摆了十几种。陶谷调皮的笑道:“这真是一蟹不如一蟹。”他是在讥讽钱俶比不上开国君主钱镠,吴越国一代不如一代。尽管钱俶小名叫虎子,可这话的意思还是能听出来的。宴罢,御厨端上葫芦羹。钱俶笑道:“先王时御厨常做葫芦羹,现在的御厨也依样做了些。”他却是在讥讽陶谷专长文件起草,只会依葫芦画瓢。
 
尽管“一蟹不如一蟹”这个成语并非出之于此,但正是因为此事才让这个成语出了名,成为那个时候的热词,一直到现在仍然流传于江南民间,这也算陶谷继《清异录•黄大》之后,为蟹文化做出的又一个贡献吧。